晚饭后,走出民居,一行人漫步于四方街那青青的石条路上,慢慢地细品着古城之夜的灯火辉煌,在柔柔月光中的古城,更显出如勤劳、耐苦的纳西女人般的风韵。一阵“叮咚”“叮咚”的风铃声吸引住了我,寻着那“叮咚”之声走进了一间称为“布农风铃”的商铺。走进商铺一看,这里不象商铺,倒象是一间成列着大研古城传说的艺术馆,那挂在墙上一排排把小桥、流水、人家描绘得淋漓尽致系着风铃的木刻画把我引进了这个如世外桃园般小镇的遐思中。不知不觉已来到一木梯旁,沿着木梯上到楼上,看到一个身着白色短袖T恤、风度不凡的青年男子坐在窗前的木桌前聚精会神的写着、画着。两张用民族特有的彩条布铺盖着的长条桌、墙壁上挂着的纳西民族饰物及靠墙而立装满书籍的书架构成了一品位极高的读书间,这“布农风铃”虽居于四方街闹区之中,在踏上这楼时,却没了那尘嚣市扰了。
起初以为这里是茶室的我,看到书架上有“阅后放回”的字条后,我知道了这不是茶室,也不是书吧,而是一个延客的品茗,一个让游累了的客人们静静地坐下来读书的地方,“天雨流芳”此时又在我耳边飘过。我不敢轻扰那男子,轻轻地从书架上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细品了起来。忘却了一同而来的同行人还在楼下等我。
当友人也跟上来时,友人悄悄的告诉我,坐着的那个青年就是刘布农,我便从书架上取下布农的摄影作品慢慢地翻看起来,仿佛看到了布农的聪颖与勇敢。这个四川青年用两年多的时间走完了青藏高原,走进了云南。在跟随马帮行走的岁月里,创造了布农风铃独特的艺术木刻。来到丽江后的他,被大研古镇的清雅所迷恋,并留居在此以特有的布农风铃为名开了一间商铺,以艺求友,以和养身。我钦佩于布农的精神以及他的超凡脱俗。虽然我们没说上一个字,但布农风铃的小憩却让我永远地记住了这里的淡泊、清雅。